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文章]情緒是一種提醒

做人不可能沒有情緒,做人也不該完全抹滅與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也有它的正面效用,因為有情緒,我們才會為了熱情,不顧一切,一股作氣的向前衝,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是人生快樂的方式,沒了情緒,哪來對人生的熱情與對事物的興趣,但是我們要避免讓情緒完全主導了人生,別讓你一時的興奮或恐懼,影響你的決定。


情緒應該是一種提醒,當你情緒高漲的時候,不論是貪婪,還是恐懼,情緒本身不該是決定的唯一依據,情緒應該提醒我們這是一件重要的事,一個重要的時刻,需要專心謹慎地理性分析,越是情緒高漲,越是不該衝動做出決定,別在與人談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決定你要不要投資,別在燈紅酒綠的環境與氣氛下衝動簽約,也別在嬰兒哭得淅瀝嘩啦的時候決定應該馬上去餵他。

情緒越是高昂,越是需要冷靜地理性思考,反而情緒越是一般的時候,越可以率性而為,享受一點隨性的自由,讓隨機與衝動來給人生帶來一點變化與活力,整個投資行為學的研究,其實就是在看人類這個情緒系統,對我們的財務決定產生的影響,越能掌握自己情緒的人,絕對是在投資行為上越能長期致勝的地方。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文章]理性與情緒的爭戰

在小孩出生之前,我們讀了不少的育兒書籍,和很多朋友說我們將要如何育兒,我們認為從這些書籍學到的方式,和許多使用者的經驗分享,養育嬰兒並培養她良好的習慣,不會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我們忘了理性與情緒的爭戰。


四週過去了,回顧起來,我認為我們是敗給了情緒,嬰兒的哭聲的確是父母最大的弱點,那個哭聲,可以激發許多難以抵抗的情緒,也許就像情緒會造成多數投資人在金融市場中挫敗,情緒也會在父母為嬰兒建立習慣與原則的過程中,帶來很大的阻礙。

從書中,我們早就知道,讓嬰兒哭泣,不是一件壞事,嬰兒不會記恨你為她建立秩序,相反的,這樣養育的嬰兒十分好帶,因為嬰兒會很有安全感,有秩序的存在,她按時會被餵飽、玩樂與休息。但是在醫院時,當我們面對護士的話語時,我們很快地,在嬰兒的哭聲影響下,在擔憂恐懼的情緒下,屈服於看似權威的護理人員或坐月子中心的說法。擔憂嬰兒是否餓了,有結晶尿,缺乏營養,體重下降,黃疸,需要聽他們的話補配方奶,恐懼沒有足夠的奶水,是因為沒有將嬰兒抱到自己床上,結果整晚一直餵嬰兒,幾乎要失控。我想這都是情緒造成的錯誤判斷。

當我們回到家中,除去護士的關心與叮嚀,沒有看似權威的人來說服我們去依小孩的需求安撫小孩,我們很快恢復理智,重新拿起我們讀過的書,重新再次開始依照計畫來訓練嬰兒,雖然浪費了四週,這兩天的訓練,已經有點初步成果,嬰兒餵好後,稍為玩了一會兒,換完尿布,用包巾準備好讓她入睡後,她從哭泣到自己入睡的時間已經大幅縮短,希望不久之後,可以宣告訓練成功。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文章]樹與男孩

從前有一棵樹,它好愛一個小男孩。

每天男孩都會跑來,收集她的葉子,把葉子編成皇冠,扮起森林裡的國王。

男孩會爬上樹幹,抓著樹枝盪起鞦韆,吃吃蘋果。

他們會一起玩抓迷藏,玩累了,男孩就在它的樹蔭下睡著。

男孩好愛這棵樹…..好愛喔!樹好快樂!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男孩長大了,樹常常好孤單…..

有一天男孩來到樹下。

樹說:「來啊,孩子,來,爬上我的樹幹,

抓著我的樹枝盪鞦韆,吃吃頻果,在我的樹蔭下玩耍,快快樂樂的。」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要爬樹和玩耍,」男孩說

「我要買東西來玩,我要錢。妳可以給我一些錢嗎?」

「真抱歉,」樹說,「我沒有錢。我只有樹葉和頻果。

孩子,拿我的頻果到城裡去賣。這樣,你就會有錢,你就會快樂了。」

於是男孩爬到樹上,摘下她的頻果,把頻果通通帶走了。

樹好快樂。

男孩好久沒有再來……樹好傷心。



有一天男孩回來了,樹高興地發抖。

它說:「來啊,孩子,爬上我的樹幹,抓著我的樹枝盪鞦韆,快快樂樂的。」

「我太忙了,沒時間爬樹。」男孩說

「我想要一間房子保暖,」他說。

「我想要妻子和小孩,所以我需要房子,你能給我一間房子嗎?」

「我沒有房子,」樹說

「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不過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去蓋房子,這樣你就會快樂了。」

於是男孩砍下了它的樹枝,把樹枝帶走去蓋房子。

樹好快樂….



可是男孩好久都沒有再來,所以當男孩再回來時,樹好快樂….

快樂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來啊,孩子,」它輕輕地說

「過來,來玩啊!」

「我又老又傷心,玩不動了,」男孩說

「我想要一條船,可以帶我離開這裡,你可以給我一艘船嗎?」

「砍下我的樹幹去造船吧!這樣你就可以遠航…你就會快樂」樹說

於是男孩砍下她的樹幹造了條船,坐船走了

樹好快樂…..但不是真的



過了好久好久

那男孩又再回來了。

「我很抱歉,孩子,」樹說,「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

「我的頻果沒了。」

「我的牙齒也咬不動頻果了,」男孩說

「我的樹枝沒了,你不能在上面盪鞦韆…..」樹說

「我太老了,沒有辦法在樹枝上盪鞦韆,」男孩說

「我的樹幹沒了,你不能爬…..」樹說

「我太累了,爬不動的。」男孩說

「我真希望我能給你什麼….可是我什麼也沒了。我只剩下一塊老樹幹。我很抱歉……」

「我現在要的不多,」男孩說。

「只要一個安靜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好累好累。」

「好啊!」樹一邊說,

一邊努力挺直身子,

「正好啊,老樹根是最適合做下來休息的。來啊,孩子,坐下來,坐下來休息。」

男孩坐了下來,樹好快樂……….



那棵樹...就好像我們的爸爸、媽媽....

我們就好像那個小男孩....

小時候...我們總是圍繞在爸爸、媽媽的周圍玩耍...

漸漸地長大後....會離開父母的身邊....

而且不常回來...而且....每次回來...就是不快樂的時候....不然就是有什麼需要的時候....

而常常....父母都會...把他們身上最好的...

最符合我們需要的東西....

交給我們....而這時...我們總是....拿了東西...轉身就走....

留下...渴望我們留在他們身旁的父母.....

凝視著漸小的背影.....



雖然如此...他們在心中...卻是不斷地說著....

〝希望他會快樂....祝福他一路上順利、平安〞

而當我們累時.....他們就伸出雙手....懷抱著我們.....讓我們安穩地在他們的懷中休息....不受吵鬧....

我們對他們〝予取予求〞...不但如此而且還都〝美夢成真〞....

但是他們卻都〝無怨無悔〞...而且還〝不求回報〞...

他們有這樣子的義務對我們嗎?沒有....

那又為了什麼使他們這樣做....只因為愛...

我想只有愛的力量才那麼大....

而我們摸摸自己的心....

我們是以什麼樣的〝愛〞去回饋給他們呢????



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動不動發脾氣?把在外受到的委曲都發洩在他們身上?

當他們孤單的時候我們在哪裡?

當他們需要我們時候我們在哪裡?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

也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文章]3種態度,把對手變盟友

「你根本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同事A忍不住對王偉華(化名)嘲諷。

一起任職於知名汽車公司的兩人,幾個月前還是好兄弟。但年底宣布王偉華升遷的人事令後,A始終沒有給王偉華好臉色看。「是不是因為之後我能配到公司車,而他沒有?」王偉華只能在心中不斷猜想。

類似的「猜疑」,其實每天都在職場中上演。和同事之間,總會遇上一些「微妙」關頭,讓彼此懷疑:我們還算朋友嗎?

沒有人不想跟同事有好感情,但就像人資專家黎茲.瑞安(Liz Ryan)2007年首度在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中提出的frenemy”,這個結合“friend(朋友)”與“enemy 敵人)”的新字,正巧妙描述既是出力幹活的夥伴,又要不時面對職位、薪資的競爭本質,兩種極端因素交疊下呈現的複雜關係。

你經常為如何拿捏其中尺度所苦嗎?先建立以下3種思考,就會大幅減少為同事抓狂的機率。

第1:多看自己,少看別人

誰擁有更多老闆關愛的眼神?這問題經常挑動檯面下的敏感神經。然而,「找到自己的路」,遠比老是看別人走到哪裡更重要。

凱絡媒體總經理朱詣璋在廣告媒體圈輩分極深,人緣又好,被暱稱為「朱爸」。卻很少人知道,年輕時,他也曾經因為在意與同儕的高下,覺得迷失、困惑過。

他還記得,過去在廣告公司工作時,同組有個同事出身於業務,長袖善舞;相比之下,做媒體分析出身的他,習慣「把事做好」,不太善於包裝自己。「我感覺主管『好像』吃他那套,」做出單方面判斷後,朱詣璋心情開始起伏不定。

看著那位同事在主管面前的表現,朱詣璋強迫自己增加與客戶交際、到外參加活動,模仿對方的做法。「但我每次在現場總是渾身不自在,」他回憶。

當時以為老闆喜歡那樣的員工,殊不知,善於「做事」才是他最大的優勢。多年後回頭再看朱詣璋一路職涯發展,並沒有真的落後。更何況,「靠『裝』是裝不久的。最後你始終會回到自己的路上。」等朱詣璋自己也當起管理者,他更清楚,好的組織,反而需要不同類型的部屬相互激盪,個人不必陷入一時的比較。

專心發揮自己的強項,才能免於掉進競爭泥淖。但有時,即使不去招惹別人,也不保證同事不會讓你「穿小鞋」。對此,統一佳佳營運長賴美絨曾有過深刻的經驗。

第2:不玩零和,當變形蟲

在統一超商服務20餘年,長期在營銷部任職的她,仍是目前為止,公司裡唯一一位曾擔任過營銷經理一職的女性。能在業務前線廝殺這麼多年,賴美絨難免碰過同事來「踩線」。但她秉持「只拉弓、不放箭」的原則,既表明立場,也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有一次,因為商圈重疊,賴美絨和某位同事的服務領域沒辦法逕渭分明地劃清界限,結果,明明是她先聯繫、接洽中的客戶,竟硬生生被另一名業務同仁「搶標」拿下。

賴美絨大可以直接罵對方「小人」,但她只跟這位同事說:「聽說你最近簽下某某客戶的業務,我也認識他,就麻煩你好好照顧了。」等於委婉告訴同事「我知道你的動作了」。不直接戳破,賴美絨讓彼此在合作上至少還保有情面。

另方面,面對客戶,她則表現出大氣:「沒關係,你一樣都是跟7-ELEVEn買。」不讓對方有心理負擔,客戶聽完後,甚至把她主動介紹給其他廠商。

「為什麼同事之間會『踩線』?就是因為大家都很努力工作嘛,」賴美絨從正面角度思考,並不狹隘地視它為「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既然如此,自己更要學著像變形蟲。對方打過來,我就閃過去,改走別條路。」甚至,賴美絨藉此進一步檢視自己的能力:「如果有能力多養一點客戶,少一個又有什麼關係?」

多一個對手,反而激發賴美絨使出渾身解數。而對藥廠台灣禮來公司業務處處長郭百川來說,能長期建立身邊的「盟友」,那更是利他又利己。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項觀點:先納進別人的成功,自然會成就自己的成功。

第3:別人成功,也會成就自己的成功

總是帶著一臉淺淺微笑,說話誠懇、沒有距離感的郭百川,可說是公司內的「明星球員」:幾乎年年都在禮來保持升遷紀錄,當年還不到35歲,就已坐上全國業務主管。

「業績壓力很大,大到你根本無法理會同事想什麼,反正就大家跟我走、我說要拼多少業績就是,」郭百川描述當時的心情說。少年坐大位,讓他只想全力衝刺,沒想到結果是根本帶不動底下的資深同仁。「以前只想到自己的前途。人家會說『一將功臣萬骨枯』原來就是這個意思,」郭百川露出苦笑。登高後,才發現自己爬上的是一座險崖。

「並不是別人比你『不好』,所以你能晉升;」這幾年研究起佛學的郭百川開始有些不同的想法,「如果我不幫同事,其實我自己也『跑不了』,」他開了玩笑。也因為多了這番體悟,今年,禮來業務團隊的績效和獎金制度特別加重個人對團隊的貢獻程度,「你必須要achieve result with people(與人共享才能達成成就),」郭百川強調。到頭來,「同事」才能成為最大的「盟友」。

當然,再怎麼避免,辦公室中永遠有擦槍走火的時候,衝突之餘,明天仍要繼續共事,此時考驗的就是彼此能否各自修復,跳脫聚焦於「茶壺裡的風暴」,把眼光放在對外競爭而非對內。

像廣告公司裡的創意和業務部門,幾乎是兩個本質上互斥的團隊,10多年來,李奧貝納業務協理沈婉菁什麼場面都見過,包括兩方爭執激烈到必須「暫停會議」,「要吵就盡量吵,但站出去就要一起面對客戶,」沈婉菁說,「槍口對外」絕對是共識。

「把格局拉大,大家都站在一條陣線上。甚至,每服務一個客戶都像是一起打過仗。」有過衝突,知道彼此的底線,反而讓沈婉菁和創意人員建立起「不打不相識」的友誼。

一個組織裡,有多少成員能具備這種態度,也就決定了它能夠不斷超越向前,還是持續原地打轉。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有一套「水桶理論」:別人如何待我們,會影響我們水桶裡的水位,水位愈高、我們愈愉快。但我們也有一把無形的杓子,舀水到別人水桶中、善待別人,能同時增加雙方水桶的水;若帶給對方負面情緒,則對方跟自己的水位都會降低。等於說,想讓自己滿足,不是要避免舀水(讓對方不愉快)、就是要多為對方加水(讓對方愉快)。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科維(Stephen Covey)也曾在《第8個習慣》一書中提出「情感帳戶」,他指出人與人間的相處,就像銀行存款一樣,得時時檢視自己在對方心中的「關係餘額」,有借有還,再借就不難。

這些不同名詞,說的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先「儲蓄」,以後才有得「提」。如高陽筆下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常說:「花花轎兒,人抬人。」不管是抬人、或是被人抬,彼此相互幫忙,永遠是不變的基調。

轉載自天下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其他] 錢沒問題是「比較」會出問題

一則寓言故事說,有一天,神對人說:「我喜歡你,我要獎賞你,我要讓你許一個願,隨便你想要什麼都會實現。」
「真的嗎?」人開心的問。
「真的,不過不管你許什麼願,你的鄰居都會得到雙份。」
意思是說,如果這人要一座金山,鄰居會得到兩座;如果他要一打美女,鄰居會有兩打。
人想了很久,終於說:「那我的願望是要失去一個睪丸!」
這不是玩笑,這是人間現形。

因為人喜歡比較,不管自己得到多少,如果周圍的人比我們得到的多,我們就不開心、痛苦,就會做出瘋狂的事。
比如說,你工作表現好,老闆給你加薪5,000元,本來你很高興。
可是如果你發現同事加薪5,250元,你的高興馬上變成被針戳破的氣球,破洞的氣球掉落在地上,你呼吸的是失落的空氣。
因為老闆「比較」肯定你的同事。本來你一個月領5萬塊,你很滿意。
可是當你發現比你晚進公司的同事比你多領1塊錢,你就對公司心懷不滿,因為公司怎麼可以認定你「比較」差?
那「比較」是錢創造出來的嗎?
不,比較是人造的。
錢只是讓人比較容易「比較」。
同樣是抽象畫,趙無極畫的好還是朱德群畫的好?
這很難比。
可是趙無極的拍賣價2億,朱德群2千萬,一旦用錢衡量之後,比較就變簡單了,只要會算錢,不必懂畫。
「比較」會衍生「嫉妒」,嫉妒就會帶給你痛苦,而且會讓你瘋狂。
為什麼每隔幾年就會有金融風暴?人為什麼都學不乖?
根源之一就在「比較」。
你的錢本來夠用,但是你看到別人用「理財」輕鬆賺,難道你就比較笨?
然後你每天聽到「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就跟著投入。
你也知道氣球一直吹總會吹破,但你想12點馬車才會變南瓜,我11點50分走人就沒事。
大家都這樣想,氣球就在11點40分提早破。這下理財的全掉在洞裡。
所以,你不只不要跟別人比較,也別跟自己比。
金融風暴害你的財富縮水,害你的錢不見。
但它有沒有害死你?
沒有,它不是癌症或SARS,它殺不死你。
你少了那些錢,也許生活根本沒變,就算你損失過重,不得不降低開銷,也還是可過健康的生活。
你10年前、20年前是不是比現在更窮?
那時你也是好好的,沒什麼不快樂。
你不會因為金融風暴失去一切,因為你還在。
你失去的是你原來沒有的,唯有你才是一切。
不要誤會我要你拋棄錢,從此不碰錢、不想錢。
錢本身沒問題,是人的問題。
錢是工具,一種美好的工具。
如同一個美好的琴,會彈奏的人能使它發出優美的音樂;不會彈的人只能製造刺耳的噪音

[故事] 有空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好感人

母親真的老了,變得孩子般纏人,每次打電話來,總是滿懷熱誠地問:「你什麼時候回家?」

且不說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轉三次車,光是工作、孩子已經讓我分身無術,哪裡還抽得出時間回家。母親的耳
朵不好,我解釋了半天,她仍舊熱切地問:「你什麼時候能回來?」

幾次三番,我終於沒有了耐心,在電話裏衝母親大聲嚷嚷,她終於聽明白,默默掛了電話。隔幾天,母親又問
同樣的問題,只是那語調怯怯地,沒有了底氣。像個不甘心的孩子,明知問了也是白問,可就是忍不住。我心一
軟,沉吟了一下。

母親見我沒有煩,立刻開心起來。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後院的石榴都開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來吧。」

我為難地說:「那麼忙,怎麼能請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說:「你就說媽媽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頭了!」我
立刻責怪她胡說,她呵呵地笑了。小時候,每逢颳風下雨,我不想去上學,便裝肚子疼,被母親識破,挨了一頓好
罵。現在老了,她反而教著女兒說謊了,我又好氣又好笑。

這樣的問答不停地重複著,我終於不忍心,告訴她下個月一定回去,母親竟高興得哽咽起來。可不知怎麼
了,永遠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後,到底沒能回去。

電話那頭的母親,仿佛沒有力氣再說一個字,我滿懷內疚:「媽,生氣了吧?」母親這一回聽真了,她連忙
說:「孩子,我沒有生你的氣,我知道你忙。」

可是沒幾天,母親的電話催得越發緊了。她說,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來吃吧。我說,有什麼稀罕,這裏滿
大街都是,花個十元八元就能吃個夠。母親不高興了,我又耐下性子來哄她:「不過,那些東西都是化肥和農藥餵
大的,哪有你種的好呢。」母親得意地笑起來。

星期六那天,氣溫特別高,我不敢出門,開了空調在家裏呆著。孩子嚷嚷雪糕沒了,我只好下樓去超市買。在
暑氣蒸騰的街頭,我忽然就看見了母親的背影。看樣子她剛下車,胳膊上挎著個籃子,背上背著沉甸甸的袋子,她
彎著腰,左躲右閃著,怕別人碰了她的東西。在擁擠的人流裏,母親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大聲地叫她,她急急抬
起滿是熱汗的臉,四處尋找,看見我走過來,竟驚喜地說不出話來。

一回到家,母親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東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纏著膠布,手背上有結了痂的血口
子。母親笑著對我說:「吃呀,你快吃呀,這全是我挑出來的。」

我這沒有出過遠門的母親,只為著我的一句話,便千里迢迢地趕了來。她坐的是最便宜、沒有空調的客車,車上又
熱又擠,但那些水靈靈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無損。我想像不出,她一路上是如何過來的,我只知道,在這世上,凡
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蹟。

母親只住了三天,她說我太辛苦,起早貪黑地上班,還要照顧孩子,她乾著急卻幫不上忙。城裏的廚房設
施,她一樣也不敢碰,生怕弄壞了。她自己悄悄去訂了票,又悄悄地一個人走。

才回去一星期,母親又說想我了,不住地催我回家。我苦笑:「媽,你再耐心一些吧!」第二天,我接到姨媽
的電話:「你媽媽病了,你快回來吧。」我急得眼前發黑,淚眼婆娑地奔到車站,趕上了最後一趟車。

一路上,我心裏不住地祈禱。我希望這是母親騙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願意聽她的嘮叨,願意吃光她給我
做的所有飯菜,願意經常抽空來看她。此時,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歲也是需要母親的。

車子終於到了村口,母親小跑著過來,滿臉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嗔怪道:「你說什麼不好,說自
己有病,虧你想得出!」受了責備的母親,仍然無限地歡喜,她只是想看到我。

母親樂呵呵地忙進忙出,擺了一桌子好吃的東西,等著我的誇獎。我毫不留情地批評:「紅豆粥煮糊了;水煎
包子的皮太厚;滷肉味道太鹹。」母親的笑容頓時變得尷尬,她無奈地搔著頭。我心裏暗笑,我知道,一旦我說什
麼東西好吃,母親非得逼我吃一大堆,走的時候還要帶上,就這樣,我被她餵得肥肥白白,怎麼都瘦不下去。而
且,不貶低她,我怎麼有機會佔領灶台呢?

我給母親做飯,跟她聊天,母親長時間地凝視著我,眼裏滿是疼愛。無論我說什麼,她都虔誠地半張著嘴,側
著耳朵凝神地聽,就連午睡,她也坐在床邊,笑咪咪地看著我。我說:「既然這麼疼我,為什麼不跟著我住
呢?」她說住不慣城裏的高樓。

沒呆幾天,我就急著要回去,母親苦苦央求我再住一天。她說,今早已託人到城裏買菜了,一會兒準能回
來,她一定要好好給我做頓飯。縣城離這兒九十多里路,母親要把所有她認為好吃的東西都弄回來,讓我吃下
去,她才能心安。

從姨媽家回來的時候,母親精心準備的菜餚,終於端上了桌,我不禁驚詫──魚鱗沒有刮盡、雞塊上是細密的雞
毛、香油金針菇裏居然有頭髮絲。無論是葷的還是素的,都讓人無法下箸。母親年輕時那麼愛乾淨,如今老了竟邋
遢得這樣。母親見我挑來挑去就是不吃,她心疼地妥協了,送我去坐夜班車。

天很黑,母親挽著我的胳膊。她說,你走不慣鄉下的路。她陪我上了車,不住地囑咐東囑咐西,車子都開
了,才急著下去,衣角卻被車門夾住,險些摔倒。我哽咽著,趴在車窗上大叫:「媽,媽,你小心些!」她沒聽清
楚,邊追著車跑邊喊:「孩子,我沒有生你的氣,我知道你忙!」

這一回,母親仿佛滿足了,她竟沒有再催過我回家,只是不斷地對我說些開心的事:「家裏又添了隻很乖的小
牛犢;明年開春,她要在院子裏種好多好多的花。」聽著聽著,我心裏一片溫暖。

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媽的電話。她說:「你媽媽病了,快回來吧。」我哪裡相信,我們前天才通的話,母親說
自己很好,叫我不要掛念。

姨媽只是不住地催我,半信半疑的我還是回去了,並且買了一大袋母親愛吃的油糕。

車到村頭的時候,我伸長脖子張望著,母親沒來接我,我心裏忽地就有了種不祥的預感。

姨媽告訴我,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母親就已經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詳。半年前,母親就被診斷出了癌症,只是
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樣樂呵呵地忙裏忙外,並且把自己的後事都安排妥當了。姨媽還告訴我,母親老早
就患了眼疾,看東西很費勁。

我緊緊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顆心仿佛被人挖走。原來,母親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電話叫
我回家,她想再多看我幾眼,再和我多說幾句話。原來,我挑剔著不肯下箸的飯菜,是她在視力模糊的情況下做
的,我是多麼的粗心!我走的那個晚上,她一個人是如何摸索到家,她跌倒了沒有,我永遠都無從知道了。

母親,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裏,還快樂地告訴我,牽牛花爬滿了舊煙囪,扁豆花開得像我小時候穿的紫衣裳。你留下
所有的愛,所有的溫暖,然後安靜地離開。

我知道,你是這世上唯一不會生我氣的人,唯一肯永遠等著我的人,也就是仗著這份寵愛,我才敢讓你等了那
麼久。

[文學]哈佛大學今年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 10 條小貼紙

哈佛大學今年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猜猜看,哈佛大學今年最受歡迎的是那一堂課?
答對了嗎?最夯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
而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

泰勒•本-沙哈爾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
「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只有8個學生報名,其中,還有2人中途退課。
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學生。到了第三次,當學生數目達到850人時,上課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
特別是當學生的家長、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開始出現在我課堂上的時侯。」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他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標準是錢。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所有與錢無關的都不會被考慮進去,金錢是最高的財富。但是我認為,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
「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
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所以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
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本-沙哈爾希望他的學生,學會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要擺脫「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


本-沙哈爾還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紙:


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A而選課,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學會失敗。
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
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
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
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的課嗎?
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煉。
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週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
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
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
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
「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
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
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
每天或至少每週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

[文學] 劉墉--不怨、不悔、不回頭

故事一、
「過去我很愛我母親,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一個女生對我說:「我也不是不愛她,而是瞧不起她。」
我一驚:「為什麼?」
「我最近交了一個很有錢的男朋友,馬上醫學院畢業,
我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就說。
我氣死了,何必呢?八字沒一撇,宣傳什麼?
還有一點,我看不上的,是以前我夜裡十一點回家,
我媽就要罵;現在不同了,十二點回家,她還嫌早,東問西問地,
一副希望我再晚一點回家的樣子,說得難聽點,
簡直希望我跟人家上床嘛!」
撇了撇嘴角:「我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她每一次讚賞那男生多好、
多有前途,一邊說她自己多笨,嫁給像我爸爸那樣的人,
有時候就當著我爸爸的面罵,何必呢?」
她十分氣憤地說:「有一次,我頂回去,對我媽說
『媽!乾脆妳嫁給這男生好了!』」
我講她:「妳這也太沒禮貌了。」
老師,您別以為我媽會生氣,她才沒氣呢!她還笑笑,
作出一副很撒嬌噁心的樣子說:
要是我再年輕二十歲啊,我就嫁!」


故事二、
開同學會,我說:「某某人為什麼沒來?」
「這你都不知道?」一個女生說:「我來了,她就不會來。」
「妳們不高興?」「不高興了二十多年」。
她笑笑:「都怪我給她做媒,把我表哥介紹給她,
我也沒非叫她嫁,是她窮追猛釘,硬嫁給我表哥。」
「這不是很好嗎?她該謝謝妳這位媒人哪!」我說。
才不好呢!我表哥家裡窮,他剛畢業那陣子,找事又不順利,
後來到一個公家機關,掛名作工友,一步一步混到今天。」
「今天很慘!」我問。
「才不慘呢!他後來出去做生意,這兩年發死了。」
「那麼她更該謝妳了呀!」
「我原來也這麼想,有一天還主動打電話給她,
她居然狠狠回我一句『妳不知道我恨妳嗎?介紹那個混蛋給我,
害我年輕時候,丟足了臉,吃足了苦。』」



故事三、
到朋友家去,看那女主人正一勺、一勺餵孩子吃飯。
五、六歲的男孩,皮得很,吃兩口就跑開。
做媽媽的就一路追、甚至追到桌子底下,把勺子伸過去餵。
一邊餵、一邊喘氣,還一邊不停地罵:
「你啊,真是不知福,有這麼好吃的,一口一口餵你,
還不吃,想想你媽小時候,哪有人餵,連東西都沒得吃。」
她的母親正坐在旁邊,有點不高興地說:「當著客人,
妳說話可憑良心喲!妳沒東西吃,又怎麼長大的?還長得這麼高。」
女主人跪在桌子底下,回過頭:「吃泥巴長大的!」又爬出來,
坐在地板上,紅著臉說:「妳怎麼不想想,以前每次爸爸下班,
你們都先吃,讓我和妹妹在外面跑,根本不管我們。
等跑回家,弟弟都吃完了,也沒給我們留,
盤子裡是空空的,只有菜湯。」
轉過身,繼續餵孩子,換成溫溫柔柔的口氣,對孩子說:
「還是你命好,媽媽都羨慕你,要是媽能生在你這家裡,該多好!」


故事四、
在雜貨舖裡遇到個熟人,正帶著她八十歲的老母買東西。
「買什麼啊?」我問老太太。
「甭提了!」那朋友先答了話:「我媽在買樂透獎的彩券。」
果然就見 那老 太太拿著筆,一格一格地圈選她要的數字。
「您這麼大年歲,還想發財呀?」我笑著對老太太說。
「誰不想發財?我當然也想發財呀!」
老太太轉身,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發財買點我愛吃的、愛穿的。」
她身邊的女兒很不高興地插話:「媽,您缺什麼啦?」
「 我缺!我缺錢!這輩子都缺錢。」
老太太沒好氣地,拿著拐杖往前走:
「兒女有錢是兒女的,我窮了一輩子,到老,心不甘。」
帶著尷尬的笑,看著那一對母女,好像還一路鬥嘴的背影,
也讓我想起我的母親。八十九歲了,每次提到臺北,她還總是說:
「真後悔,要是當年南京東路的房子不賣,現在要值多少錢哪?」


結論: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怨,怨年輕時美麗的衣服,
沒能好好展示幾回,就換上了廚房的圍裙,一換幾十年。
怨年輕時的婀娜身材,沒在舞池上走過幾步,
就走進一個男人的懷裡,
為他生一堆兒女,變成了水桶腰。
怨少年時的夢想,先被聯考給殺掉了半邊,
又被婚姻殺掉了半邊,到老來,有了錢、有了閒,卻沒了夢。
但是,每個人不是都這樣活過來了嗎?
曾經愛過、恨過、擁抱過、掙扎過,從蹲在地上煽火、
點煤球爐子,到今天用瓦斯、電爐、微波爐和烤箱。
艱苦的歲月,隨著經濟的起飛,而沉在時代的深處,
何不讓那深處的記憶,就這樣淡淡遠去?
看著心愛的孩子,能在自己打拼之後,不再過辛苦的日子,
何不好好感恩?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走上去,就回不了頭。
過了就過了,成了就成了,做了已經做了,錯了已經錯了。
這是我們的生命,何必怨?何必悔?何必回頭?
不怨、不悔、不回頭 ~


人生的每一步若懂得珍視 ~
~ 其實都是最美好的時光!!~ ^^